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经济这副鬼样,内卷只是刚刚开始

01

这段时间一直有人在问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他说现在感觉从小孩子到成年人都越来越卷,压力开始向低龄化传导。

成年人可能还没有那么明显,毕竟年纪上来思想已经定型了。但是小孩子这两年因为压力大,心理出问题的很多。

尤其是小孩子现在感觉很可怜,前几天还有小伙伴给我发了个孩子重度抑郁的帖子截图,看上去很让人心酸。

可以看出这个小朋友才13岁就已经重度抑郁了,经常睡不着加各种情绪崩溃和头痛。

很多做家长的应该也有一种感受,那就是现在的小孩子虽然物质条件好了,但是每天人真的很累。

不少孩子从小学开始,就被课业压得喘不过气来,每天晚上11点多都做不完作业。

前两天微博上有个热搜,这个热搜源自于有个视频里的妈妈说,我要求我女儿休学一年。

因为女儿总说在学校很累,有那种身心俱疲的感觉,甚至都不想继续再读书了。

这位妈妈说可能女儿就是随口一提,但是她觉得确实回想起来,女儿过去这十多年真的很累。

从九年义务教育到高中三年备战高考,之后又考上大学,孩子每天读书补课从不停歇。

她好像过去这么多年,确实从来没有休息过,像机器一样走完环环相扣的一生,生怕自己赶不上趟。

这位妈妈说我没有能力让自己的女儿脱离教育的闭环,但是歇一会喘口气,歇一年而已还是能做到的。

这一年女儿做了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脸上的笑容也回来了。很多事情是母女俩一起做的,可以看出女儿真的很开心。

不过也有很多人批评这位妈妈说,她这么耽误一年时间,是在拿女儿的前途开玩笑。

这位妈妈也做了回应,说教儿育女的意义不就是让孩子开心健康的长大嘛。

这个热搜下面一堆小朋友留言羡慕,说为啥人家的妈妈这么好,能给自己孩子喘口气的时间。

也有小朋友在感慨自己也遇到了同样的迷茫,但是自己到现在依然被这个事情困扰。

有时候想想那些心理出问题,陷入抑郁甚至自杀的孩子,很多可能也和留言的这些小朋友一样迷茫。

通常父母总是说他没有什么事,平时也没有发现什么不对。其实在某个时刻,他对父母倾诉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

如果父母能像这个妈妈一样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就不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后面也就不会出什么大事了

其实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家里的孩子能够身心健康的长大,远比读书这件事要重要很多。

你就算是按部就班,一步不差的按时按点大学毕业。现在毕业找不到工作继续考公考研的大有人在。

甚至就业岗位减少导致就业门槛变高,不少小朋友即使毕业也就是在家呆着,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没必要逼孩子那么紧。

早一年晚一年毕业在当下这个就业环境下,真的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要紧,更别说什么耽误所谓的前途了。

身心健康才是成长中最要紧的事情,一个人钱没了可以再赚,工作丢了可以再找,爱情没了可以再遇,这中间的容错率真的很高,

但是如果心理出了问题扭转不过来,可能整个人的精气神都没了,整个人很长一段时间也就废了。

02

这里可能有人要说了,这两年我们总是听成年人说卷,现在孩子从读书开始也这么卷,到底是为啥啊。

至于为啥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我们前两年的文章里其实也都写过。

本质上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然。

为啥现在所有专业都在劝退?

为啥经济发展了,反而感觉更卷了?

事实上任何经济体增长到一定规模和体量,后续的增长速度自然就会慢下来。这个阶段和以前不一样的变化,也就随之而来了。

我们会看到整体经济增量的部分越来越少,这就导致导致新增的机会越来越少,所谓的内卷就越来越厉害了。

内卷本质上是因为某个时间段的蛋糕本身就那么大,但是要吃蛋糕的人变多了。

在蛋糕就这么大的情况下,为了让蛋糕还能够分,只能是抬高吃蛋糕的门槛,或者是每个人少吃一点。

门槛被动抬高以后,可以说每个人都要付出比以前更多的努力,才能吃到比以前更少或者差不多的蛋糕。

这时候你拼命努力的目的,已经变成了不是获得更多的蛋糕,而是保住之前能吃到的蛋糕不减少太多。

这里我们拿现在越来越内卷的网约车和外卖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很容易理解了。

我们知道一个城市如果没有引入什么高新技术产业,是很难带来当地就业人群的收入增长的。

这也意味着一个城市正常情况下,每天叫外卖和网约车的那个群体的数量,是基本稳定不会有太大增长的。

这也意味着在这样一个城市,通过手机软件每天叫网约车和外卖的需求,整体看是相对稳定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当地开网约车和送外卖的人群数量出现了比较大的增长,那么等于说是供给上来了。

疫情结束以后就是这样的情况,因为网约车和外卖行业门槛低,很多人失业找不到工作就跑来开车或者送外卖。

在需求端没有增长多少的情况下,供给端增长了很多,那么意味着供给端每个个体能分到的订单变少了,客单价也会有一定程度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网约车司机为了维持自己的收入,只能是拉长自己的工作时间,通过卷时长的方式来维持自己的收入稳定。

可能以前一个小时能赚40块钱的时候,开八个小时车就可以赚到三百二十块钱。

但是如果单价掉到了30块钱每小时,想要赚到同样的钱就要开十多个小时车。

成年人就业市场的道理也一样,当一个经济体增长到一定程度,整体增速慢下来以后,每年经济的增量部分就变少了。

增量部分变少,等于说需求端减少了。这也意味着,每年能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减少了。

但是目前每年新增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并没有减少,等于说供给端还在持续增长。

从供需的角度看,其实这个底层逻辑和前面提到的网约车外卖没啥本质的区别,都是经济学上供给大于需求的产物。

最后就是大家觉得越来越卷了,竞争越来越激烈了。工作环境稍微好一点,薪资稍微高一点的工作门槛都变得很高。

03

过去二三十年我们国家经济高速增长,蛋糕快速做大这个过程中,给了不少人错觉。

大家以为自己能找到好的工作,原因是自己读书成绩不错,考上了一个好大学才有了这个岗位。

所以现在毕业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大家都觉得是因为自己学历不够高,然后所有人都去拼命卷学历。

学生和家长们都这么认为,所以这个卷学历和读书不好没有出路的焦虑,也就从成年人一直传导到孩子。

这就是为啥我们看到,不光成年人现在就业越来越卷了,孩子的读书也扁的越来越卷了,因为焦虑在逐级传导。

很多人其实都没有想过,好的工作机会和就业岗位并不是教育给你提供的,而是经济增长带来的。

这个情况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们国家高校的大规模扩招上,体现的非常明显。

当初提出扩招建议的人是汤敏,后面回顾扩招这件事的时候,汤敏老师对扩招来龙去脉的表达也非常清晰。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我们那个报告之所以引起注意,最关键一点是我们提出扩招可以部分解决下岗工人的就业压力。

1998年正是国企改革带来大规模工人下岗的时候,当时估计全国有1500万下岗工人。

如果这些年轻人不进大学,他们就会直接跟下岗工人竞争。我们当时算了一笔账,如果三年扩招一倍,扩招的学生要在学校呆四年,等于是让三分之一的下岗工人有了工作或者至少没有被年轻人抢走工作机会。

我们当时判断,国企改革是阶段性的,有了这几年的缓冲,下岗的压力会小一点。事实上,2001年后下岗的高潮就过去了。”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当时这个扩招遭到了教育界的一致反对,原因也很简单。

很多搞教育的人觉得短期这么大规模扩招连老师都配不齐,又怎么能保证教学质量。

但是现在我们回头看当年的扩招,其实是非常成功的。不仅缓解了当时的就业压力,而且这批毕业生发展也很好。

因为扩招的这批孩子毕业就赶上了经济高增长的年代,我们的经济每年以8%以上的增速快速扩张,几乎所有人都受益了。

从经济学角度看,这个事情本质上就是个供需的逻辑。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新增岗位需求大于供给,自然就业岗位就很多。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炒股拌饭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426/2047912.html